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訾允 2025-04-22 外汇知识 18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王鹏凯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朱锐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3

2022年夏,哲学家朱锐确诊癌症晚期,在一轮轮治疗间隙,他选择重返讲台,与学生探讨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转入安宁病房后,他又留下了一份口述对谈,因为他相信对话是最好的告别方式。在生命最后阶段,朱锐并没有表现出恐惧,而是平静、坦然甚至满怀欣喜地面对死亡。为什么哲学家不惧怕死亡?这是朱锐留给我们的问题。

这本书收录了朱锐在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以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朱锐区分了“死”(dying)和“死亡”(death)的不同,死是生命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经历的一个过程,死亡则是整个生命过程的终点,后者是唯有人类才恐惧的对象。他对学生们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他引导学生们思考: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存在?人要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如何理解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这是一组对每个人都极切身的问题,对死亡的关切与对生命的关切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纠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命感受的核心,换句话说:未知死,焉知生。朱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教育必须得到生命力自身的见证。

《石川啄木》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美] 唐纳德·基恩 著 沙青青 译
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5-3

千余年间,短歌是无数日本诗人参与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石川啄木可能是其中最受人喜爱的一位,他的诗作几无借鉴任何人的作品,也很少触及常规主题,却能别出心裁地传递出他的思想和经验并附以令人惊奇的新鲜感。与同代诗人更不同的是,石川啄木总是坦诚地吐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京都大学哲学教授高坂正显说,他深信啄木是第一个现代的日本人。

这种直率也延续到日常生活,他是“月光族”,发了工资就去喝酒、买书,以致常常要借钱度日;他在诗中抱怨自己不想上班,甚至会旷工去河边玩耍;他一夜能写出上百首诗,却感叹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他迫于生计,任凭庸碌的工作空耗生命与才华,直至贫病交加,英年早逝。当啄木去世时,他并不为公众所熟知,然而,此后数年里有超过一千本专著和传记来介绍他的生涯和作品,如今他已被认为是现代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书作者唐纳德·基恩是世界知名的日本文化学者,曾将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人的作品译入英语。

千千阕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常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3

作为大盛于宋的文学形式,宋词与唐诗一起,共同耸峙起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本书以宋词为切入点,巧妙地将文学与历史融合,勾勒出宋代历史与社会丰富多元的面貌,不仅有君臣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包括市井民间的日常生活,从饮食服饰到节日习俗,这共同构成了宋代的社会百态与红尘万象。如题所示,每一阕词中平仄转韵的巧妙变化,恰似灵动的画笔,细腻地描绘出宋人内心深处的命运图景,从建立台谏体系的宋仁宗,到曾起用王安石、发起轰烈变革的宋神宗,再到欧阳修、晏殊、苏轼等宋词大家,《千千阕》娓娓诉说着那个时代里或激昂或婉转的故事。

士兵之死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美] 迈克尔·史蒂文森 著 伍莎恩 译 李佳星 校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5-3

纪念可以使我们免于遗忘,这种想法可能只是历史学家们炮制出来的假象,但回忆和纪念的行为也确实会唤起一种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魔力。《士兵之死》一书巡视了古典时代、中世纪、殖民时代的战场,美国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直至进入21世纪初的战事前线。书中呈列了千百年来导致士兵在战斗中死亡的诸多细节,以充分的论述提供了对战斗本质、文化差异以及人类品质的深入反思。作者指出,这一对战争核心事实的探索既承认战争的罪恶,也试图尊敬履行战争义务的行为,他认为这是一种与先人的和解: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

本书作者迈克尔·史蒂文森(Michael Stephenson)是国家地理杂志《战场:地理与战争史》编辑,军事读书俱乐部编辑,长期关注军事出版,还著有《爱国者之战:独立战争中的战斗》(Patriot BattlesHow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was Fought)。

16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英] 彼得·伯克 著 周兵 译
商务印书馆 2025-3

在对知识分子流亡现象的历史性追溯中,彼得·伯克试图提出这样的问题:流亡者与客居者对知识生产究竟做出了怎样独特的贡献?他的发现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去地方化(deprovincialization)。在他看来,历史上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相互教育的过程,双方都得以接触到新的研究机会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具体而言,流亡者的距离感使他们用疏离超然的眼光看待故土和新家园,从而注意到原本被两国学者所忽略的东西;与此同时,流亡者也引入了他们的母国文化,两种思想风格的碰撞有时会催生创造性的混合,即使在背井离乡的阴影下,他们也能创造新的知识。例如在英国,客居者的贡献使得艺术史和人类学发展为严肃的学术领域,在美国,格尔达·勒纳(Gerda Lerner)这样从欧洲流亡至此的女性建立了美国最早的女性史研究项目。

本书作者为新文化史旗手彼得·伯克,对欧洲语言的广泛掌握使他能够驾轻就熟地引用不同地区的研究成果和原始资料,写下这部知识史领域的新近力作。

《德勒兹论电影》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美] 罗纳德·博格 著 田争争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5-4

作为过去半个世纪电影理论界最重要、也最令读者望而生畏的作者,德勒兹通过对世界电影的广泛吸收和评述,阐述了一种融合交织了图像、运动、视觉、记忆等不同元素的“影像和符号的分类学”。他深受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认为电影提供了不同的自我感知方式,因此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过程。在这本书中,美国佐治亚大学比较文学系荣誉退休教授、德勒兹专家罗纳德·博格从背景材料、思想来源等各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对德勒兹这种分类学进行了导读,精确把握了德勒兹对电影与时间、运动关系的分析,为读者接近、理解和研究德勒兹晦涩的思想扫清了障碍,不失为一个全面而可靠的德勒兹电影理论读本。

《故宫里的神兽》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周乾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4

神兽造型出现在故宫古建筑的各个位置,从地面到台基、从门窗到顶棚、从檩枋到屋顶、从殿内到殿外,几乎无处不在。故宫里共有多少种神兽?神兽背后有哪些历史演变和文化含义?《故宫里的神兽》一书基于丰富的史料和现场考证,从第一视角深入阐述了这些内容。

本书作者周乾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作,出版有《太和殿》和《故宫建筑细探》等著作。在本书中,周乾从神兽的不同分类入手,分为“强政神兽”、“消灾神兽”、“纳福神兽”、“宠物神兽”四大维度展开介绍。更进一步,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神兽本身的功能介绍,而是延伸向神兽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维度,从历史不同时期“龙生九子”的说法,到太和门前铜狮揭示的镇宅文化,从“蚣蝮与”造型背后的建筑艺术,到神兽造型位置的透风巧思。全书同时收录有近400幅图片,图文并茂地解读了故宫内的神兽及其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鸟类启示录》

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美] 博里亚·萨克斯 著 陈盛 译
万镜·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5-3

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时刻:你凝视一只鸟,目光随着它盘旋、摇曳、飞升、俯冲,一时间觉得无比自由,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弭,尽管只有片刻。神奇动物深度研究者、博物学家博里亚·萨克斯将这样的共鸣时刻命名为“鸟的启示”,在《鸟类启示录》一书中,萨克斯书写了这样一段探寻人类与鸟类之间复杂而关键关系的旅程。

萨克斯指出,鸟类一直以来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从信使、神祇和宠物,到预兆、灵感缪斯、计时员、守护者、狩猎伙伴,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人类的各种愿望与理想。萨克斯讲述了鸟巢如何象征人类的浪漫情感,鸟的飞翔如何激发了历代发明家的灵感,鸟类又如何存在于广泛的绘画、雕塑、文学、诗歌和民间传说之中,最后指出人鸟之间这种神秘的精神亲密关系,以至于如果没有鸟类,人类文化也将难以为继。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萨克斯指出人类曾是众多鸟类物种灭绝的元凶,例如19世纪美国为保护农作物大量捕杀旅鸽,以及20世纪中国对麻雀的大规模消灭,他试图呼应蕾切尔·卡森划时代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并指出这些消失的鸟鸣正是对人类干预自然的无声警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本文标题:《纪念是给无法安息的死者的礼物|一周新书推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